而被人们忽视的,是那些曾全力追赶浪潮,最后仍被浪潮吞噬的“失败者”们,他们沉默得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。另外,一些原本格局较窄的IP去粗取精,将之打造成为都市精品言情剧,也是IP增值的一个好方法。 最近,我们惊讶地发现,过去两年里,曾经有980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100offer上寻找过新的工作机会,而“太累了”、“心寒了”、“年纪大了”这些词是从结束创业后的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话。
还有一些“惜败”的案例,评委的点评也十分精彩,尽管文章很长了,还是分享给大家: 案例:星巴克“用星说”: 蒋美兰:造就高度Action(O2O、业绩、平台关注、话题)且能保有品牌Branding的形象
如果卖的不是知识而是汉堡、衣服、化妆品,卖假货是要负法律责任的,但是光天化日之下把这些假知识拿出来标价卖,好像没什么人管,这让人很遗憾。
回到当下的2017年,曾经风光一时的垂直电商们,活下来的却寥寥无几,凡客经历阵痛,如同做了一次大手术,至今元气未复;当当网股价长期低迷,后从美国退市;聚美优品风光不在,私有化方案倍受争议;曾经的乐淘网的对手们,如今也踪迹难觅…… 卖掉乐淘后的毕胜,在2014年重新出发,创办了“必要商城”。
当创始人还是有点犹豫时,王功权就登场了,他的主要任务就是“鼓动创始人从经营层面退到董事层面”。